您的位置:首页 > 员工风采

【黄矿工匠】王志国:以匠心践初心 以实干担使命

发布时间:2024-06-05 16:18:13 作者:杨金涛

1米70的个头,敦实的身材配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朴素的衣着,谦和的神态,嘴角总是带着一丝腼腆的笑容。38岁的王志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能吃苦,是个敢打敢拼的硬汉子。

熟悉他的人都说,王志国身上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犟劲,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他可以一天下两次井,在井下能待30个小时。为了尽快地搞懂采煤机变频器维修技术,桌上的专业书都被他翻得破旧。因为自己精湛的技术,他在青春道路上多次华丽转身,2023年在“陕煤曹家滩矿业杯”技能大赛中荣获液压支架工一等奖,同时被授予“陕西省技术能手”,2024年荣获“黄矿工匠”称号……一项项成绩和荣誉的背后,是对技术的精益求精,也是对初心的热爱与坚守。

勤学苦练“硬功夫”

2009年3月,来自河南南阳的王志国到一号煤矿成为一名液压支架检修工,在他心中,井下是充满魅力的存在,让“乌金”筑梦,争做“煤海先锋”成了他的初心,开启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

欲成匠,先做工。王志国在井下第一次看见庞大的液压支架像钢铁巨人的双手,撑起一片天地。震撼的场景把他这个“门外汉”看呆了。

降柱、移架、升柱,看似简单的一连串操作,自己试了很多次,都不能把支架移动到位。但对机械化采煤产生的浓厚兴趣促使他下定决心,再难也要掌握支架操作技术。

“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支架工,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对支架的性能、控制原理与操作系统了然于心,还要掌握八项动作要领,快、匀、够、正、直、稳、严、净!”师父盛红杰将诀窍传授给王志国。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王志国工作时间跟着师傅学习液压支架的操作要领,业余时间他就跑到机修厂液压车间去向技术人员请教,慢慢“啃”着理论知识,静心钻研,从一开始修简单的开关到修采煤机,一步一个脚印。

为了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尽快“接轨”,他经常给师傅打下手,跟日检、跑点检,机电设备检修更是全程参与。短短3个月时间,他就熟悉并掌握了日常工作,师傅“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王军明笑着向他竖起大拇指,用河南话说:“恁这孩儿中。”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十五年来,扎根煤海一线,奋楫向前,实现了“门外汉”到“台柱子”的华丽蜕变,懵懂的少年成为矿区的技能尖兵。

技能攻关“巧创新”

“‘出炭不出炭,关键看机电’,设备检修工作就是为设备‘把脉诊断’。”王志国说。

为解决采煤机PLC控制系统经常停电问题,他分模块排查各类故障,时间久了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当工作面更换采煤机的时候,新设备的“脾气”一时半会还摸不透,有时一干就是一天一夜。几年来,他带领班组相继攻克了“牵引闭锁”“漏电闭锁”“牵引复电”等技术难题,熟练掌握了进口设备的维修技术。

设备故障的出现不分“上下班”。王志国经常刚端起饭碗或刚回家躺在床上,抢修设备的电话来了。他立刻进入工作状态,询问设备是在什么环境、什么状态下出的故障,得到答复后,开始考虑故障会出现在哪个环节、有哪些维修方案可以采用、要带哪些工具。15年来,经王志国排除的疑难杂症上百个,解决了很多现场棘手的问题。

爱“钻牛角尖儿”是王志国的“标签”,在追求极致的道路上,王志国奋力奔跑。他不仅善于攻克各项技术难关,还勇于创新,参与发明上隅角瓦斯管路自移装置、转载机调直限位装置、皮带托辊收纳装置、采煤机外喷雾优化等“五小”创新成果30余项,解决设备各类隐患故障100余条,每年为区队节约材料费用一百多万元。

薪火相传“传帮带”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单位15年的悉心培养。矿上的安全生产、灾害治理、检修维护...矿井的发展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为班组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个很关键。”王志国说道。

“是师父将我带进检修领域的殿堂……言传身教,毫无保留。”作为班长,王志国深知“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的道理,除了干好本职工作,保障安全生产外,他像师父一样义无反顾将所学所悟全部“打包”传授给工友。

十五年的春华秋实,王志国用匠心守初心,用热爱与坚守奋力逐梦,“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在机电检修领域鞠躬笃行,匠心永存,在平凡的岗位演绎出彩的人生。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邮编:727307    技术支持:黄陵矿业信息中心

Copyright(C) 2011 Huangling Mining Group   E-mail:txzx@hlkyjt.com.cn

陕公网安备61063202000102号     陕ICP备案05006082号

快猫rec05回家导航破解版免费永久看羞羞片网站入口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91插插插拔x拔x陪你一日三餐链接链接链接